文章详情

母乳性黄疸

喂养性黄疸

母乳喂养的婴儿,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2~4周达高峰(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.6~342.0μmol/L),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。黄疸一般持续3~4周,第2个月逐渐消退,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。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~4天,黄疸明显减轻,胆红素下降≥50%。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再出现,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。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,目前已达20%~30%。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,虽然本病预后良好,严重者才需治疗.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。

母乳性黄疸基本知识

别名:
喂养性黄疸
就诊科室:
儿科 消化内科
发病部位:
全身
传染性:
无传染性
最佳就诊时间:
无特殊,尽快就诊
相关症状:
鼻塞 耳痛 颅内压增高 脑痉挛 偏身麻木 嘴唇黑
多发人群:
婴幼儿
并发疾病:
前列腺增生 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肺结核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 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及皮肤松弛 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黑变病 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病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石棉业皮肤病 穿通性弹力纤维病
是否医保:
不是
治疗费用:
治愈率:
90%
治疗周期:
治疗方法:
中医药物治疗、西医药物治疗
相关检查:
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,血清间接胆红素
常用药品:
当飞利肝宁胶囊,复方金钱草颗粒,胆胃康胶囊

相关医院

相关医生

精品推荐

健康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