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情

暗色丝孢霉病

暗色丝孢霉病(phaeohyphomycosis)是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有暗色菌丝为特征的皮肤、皮下组织或系统性感染。1974年Ajello提出此命名。暗色丝孢霉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在病例报道,但多见于热带。近年来在我国山东、东北和湛江等地有散发病例报道。致病途径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。感染途径可能是病原菌经皮肤破损处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。临床表现为浅溃疡、瘀斑、褐黑色斑或疣状增生,自觉微痒或轻度胀痛,有的可无自觉症状。靠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。大多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,疗效欠佳。

暗色丝孢霉病基本知识

别名:
就诊科室:
皮肤科
发病部位:
皮肤
传染性:
无传染性
最佳就诊时间:
相关症状:
鼻腔干燥及结痂 牙齿发酸 颌小 脸颊潮红 外耳道狭窄 水中毒
多发人群:
多见于户外工作和常与此类腐...
并发疾病:
小儿发烧 肾上腺素中毒
是否医保:
不是
治疗费用:
治愈率:
30%
治疗周期:
治疗方法:
手术治疗, 药物治疗
相关检查:
免疫病理检查,涂片,皮损,真菌组织病理学
常用药品:
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,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

相关医院

相关医生

精品推荐

健康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