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情

胶样粟丘疹

胶样假性粟丘疹、皮肤胶样变性

本病又称胶样假性粟丘疹(colloid pseudomilium)或皮肤胶样变性(cutaneus colloiddegeneration)。有人将其译为胶状稗粒瘤或胶质粟丘疹。最早在1942年由Reuter和Way报告。皮疹好发于颜面和手背,多数为淡黄色、粟粒至扁豆大的圆形半透明扁平丘疹,很像水疱。用针挑破后可挤出有黏性的胶样物质。

胶样粟丘疹基本知识

别名:
胶样假性粟丘疹、皮肤胶样变性
就诊科室:
皮肤科
发病部位:
皮肤
传染性:
无传染性
最佳就诊时间:
相关症状:
神经性耳鸣 虚热口臭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 川字纹 口角肌肉的抽搐 嘴唇干裂 耳道流血
多发人群:
儿童型及成人型
并发疾病:
小儿发烧 小儿抽动症
是否医保:
治疗费用:
治愈率:
40%
治疗周期:
治疗方法:
药物治疗
相关检查:
细胞组织化学染色
常用药品:
维生素C片

相关医院

相关医生

精品推荐

健康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