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讲究整体调理,补益身体需要讲究顺序和方法。许多人出现脾肾两虚的状况,往往急于求成,盲目进补,结果适得其反。作为从医多年的中医师,我常常遇到患者问:“我到底是先补脾还是先补肾?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其实背后蕴含着中医调理的根本理念。
脾肾两虚是先补肾还是先补脾
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。脾主运化,肾主藏精,二者相互滋养。脾肾两虚的人常表现为疲倦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等症状。在调理顺序上,不能一概而论,需根据体质和病情轻重来判断。若脾虚症状明显,如腹泻、腹胀、气短懒言,可先调脾以增强运化能力,为后续补肾打下基础;若肾虚症状突出,如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,则应先补肾以固本培元。但在实际临床中,多数人脾肾两虚并存,此时应脾肾同补,不可偏废。
补肾总是补不好、拒绝 老化松弛
有些人在补肾的过程中总是感觉效果不明显,甚至出现上火、口干、失眠等副作用,其实这往往是因为忽略了脾胃的功能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如果脾胃虚弱,再好的补肾药物也难以吸收转化,反而容易引起“虚不受补”的现象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肾虚多伴脾虚,若一味强调补肾而忽视健脾,不仅效果不佳,还可能出现身体老化加速、脏器下垂、性功能减退等问题。在补肾的同时,一定要注重健脾和胃,让补益之品真正为身体所用。
中医师:先补肾脾、先补肾还是先补脾
作为中医师,我建议大家在调理脾肾时,应先辨证施治。若脾虚为主,当以健脾助运为先;若肾虚明显,应以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为重点;若脾肾两虚,宜两者兼顾,采用脾肾双补的方药,如参苓白术散加右归丸或左归丸等。饮食上可选择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等平补之品,避免食用寒凉、油腻之物。生活方式上要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,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不节。只有把脾肾调理好,身体的根基才能稳固,自然气血充足、精力充沛、面色红润、延缓衰老。

无论是补脾还是补肾,都不能急于求成,更不能盲目用药。中医讲“治病求本”,调理也应从本源入手。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,坚持一段时间,自然会看到明显改善。切勿人云亦云,听信广告盲目进补,以免适得其反,损伤身体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