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艾灸巧防病,解秋燥、补肾气、护肠胃
秋分一到,昼夜温差加大,气候由热转凉,人体阳气逐渐收敛。此时自然界阴气渐盛,容易伤及肺脾肾三脏。中医讲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秋分时节正是调理身体、储备阳气的关键期。艾灸作为传统外治法之一,借助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经络,可有效调节气血运行。此时艾灸关元、足三里、太溪等穴,不仅能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咽痒、皮肤干燥,还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防止腹泻或便秘,更重要的是为冬季藏精打下基础。尤其对素体虚弱、手脚冰凉、易感冒者尤为适宜。
它是冬天第一大补穴,能大补肾气、祛寒养命~
这个被称作“冬天第一大补穴”的,就是位于脐下三寸的关元穴。关元属任脉,是小肠募穴,更是人体元气汇聚之所。扁鹊心书中说:“常灸关元,可保长生。”肾为先天之本,主藏精,而关元正是培补肾气的关键要穴。通过艾灸关元,可温通经络、振奋阳气、驱散体内寒邪。长期坚持,不仅改善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、精神萎靡等症状,还能提升整体免疫力。建议每周艾灸2–3次,每次15–20分钟,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,切忌过烫灼伤皮肤。
男性艾灸哪些部位好?(艾灸是男人补肾的绝佳方法)
现代男性工作压力大,熬夜频繁,久坐少动,极易耗伤肾气,出现腰膝酸软、性功能减退、脱发耳鸣等问题。艾灸无需服药,安全温和,是男性补肾的理想选择。除关元外,命门穴(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)与肾俞穴(命门旁开1.5寸)也是补肾强身的核心穴位。命门为“生命之门”,灸之可壮命门真火;肾俞则直接调理肾脏功能。三穴合用,如同给身体的“发动机”加温助燃,帮助恢复精力与活力。足三里健脾胃以资后天养先天,亦不可忽视。
艾灸会阴穴的作用

会阴穴位于前后二阴之间,是任脉、督脉、冲脉三脉交汇之处,被称为“海底轮”,在道家养生中极为重视。艾灸此穴虽操作稍有不便,但功效独特。它能疏通下焦气血,调理生殖与泌尿系统功能,对前列腺问题、遗精早泄、月经不调等有一定辅助作用。更重要的是,会阴穴连接全身经气,灸之有助于激发体内阳气上升,促进阴阳平衡。居家艾灸时可用悬灸法,保持适当距离,避免烫伤,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即可,敏感部位更需谨慎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