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情

日本血吸虫病

日本血吸虫病(schistosomiasis japonica)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。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,主要病变为肝脏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芽肿。急性期有发热、肝肿大与压痛伴腹泻或排脓血便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;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;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,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、巨脾与腹水。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农民身体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,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省、市、自治区的381个县。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系统防治,取得良好效果。近几年,不少地区疫情有所回升。目前尚处于流行状态的主要分布在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和江苏的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、云南环境复杂的大山区。每当汛期,常有急性血吸虫病的小规模暴发流行。

日本血吸虫病基本知识

别名:
就诊科室:
消化内科 传染科
发病部位:
传染性:
有传染性
最佳就诊时间:
相关症状:
鼻塞 口淡无味 精神恍惚 脸色发黑 吸吮不利 食管黏膜呈管型剥脱 声低
多发人群:
所有人群
并发疾病:
肠梗阻 阑尾炎 腹膜炎
是否医保:
治疗费用:
治愈率:
85%
治疗周期:
治疗方法:
药物治疗
相关检查:
寄生虫血液检查,血吸虫尾蚴膜反应,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,血吸虫胶乳凝集试验,血吸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
常用药品:
马洛替酯片,马洛替酯缓释片,吡喹酮片

相关医院

相关医生

精品推荐

健康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