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理论中,肾被称为“先天之本”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源。肾不仅主水,还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与生殖,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。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会听到“补肾”这个词,但具体要怎么补,却常常一头雾水。尤其是很多人在补肾的过程中,往往不分阴阳,盲目进补,结果不仅没有起到调理的作用,反而导致身体失衡。补肾是有讲究的,尤其在顺序上,应该先补肾阴,后补肾阳。
一个中成药,壮阳和滋阴共补,把亏空的肾补起来
中医讲究阴阳平衡,肾阴与肾阳之间要相互协调,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在临床中,有一种中成药既能滋阴又能温阳,被广泛用于调补肾虚。这个中成药就是“五子衍宗丸”。它由枸杞子、菟丝子、覆盆子、五味子、车前子等药物组成,具有益精补肾、调和阴阳的作用。对于因肾精亏虚、肾阴阳失衡导致的腰膝酸软、乏力、头晕、耳鸣、性功能减退等问题,都有较好的调理作用。
“滋阴补肾”仅仅只是一种说法吧(肾主水,水为阴),实际补肾还是有分阴...

有些人认为“滋阴补肾”只是一种说法,实际上补肾还是要分阴分阳的。肾主水,水为阴,肾阴是肾中阴液,具有滋养、润泽的作用,若肾阴不足,就会出现五心烦热、盗汗、口干舌燥、失眠多梦等症状;而肾阳则是肾中的阳气,是人体阳气的根本,若肾阳不足,则会出现畏寒肢冷、腰膝冷痛、精神萎靡、夜尿频多等问题。在补肾时不能一概而论,必须辨证施治。肾阴虚者应先补肾阴,待阴液充足后再适当补阳,避免阳气过盛伤阴。
它才是真正的补肾之王,平补阴阳,肾阴、肾阳、肾精皆能补

说到真正能够平补肾阴、肾阳和肾精的药物,不得不提到“左归丸”和“右归丸”的合用,或现代中成药“龟鹿二仙胶”。这些方剂融合了动物药与植物药的优势,既能滋肾阴,又能温肾阳,还能益精填髓,是中医补肾的代表方之一。尤其是“龟鹿二仙胶”,由龟板胶、鹿角胶、人参、枸杞组成,被誉为“补肾三宝”,对于肾精亏虚、阴阳两虚、早衰、不孕不育等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
补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需要根据自身体质科学调养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,如多吃黑芝麻、核桃、山药、枸杞、羊肉、海参等食物,来辅助补肾。保持规律的作息、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情绪,也是养肾的重要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