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说我胃不好,肾脏不好,腰疼,要养,请问应该怎么养?
临床上常有患者问我:“大夫,我胃口差,吃点东西就胀,还老觉得腰酸腿软,夜里起夜多,是不是肾也出问题了?”在中医看来,脾和肾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。胃属六腑,主受纳腐熟水谷,而脾主运化,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气血。肾则是先天之本,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与生殖。当胃不好,消化吸收差,气血生化不足,久而久之就会伤及肾精。这就是为什么长期脾胃虚弱的人,容易出现腰膝酸软、精神不振、耳鸣脱发等肾虚表现。所以调理上不能只盯着一个脏器,而是要“先安未受邪之地”,通过健脾来间接补肾。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饮食规律,避免生冷油腻,保持情绪舒畅,因为肝气郁结也会影响脾胃功能。适当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命门、肾俞等穴位,有助于温阳健脾、补肾益气。晚上不宜过劳或熬夜,因“卧则血归于肝,夜则阳气入阴”,良好的作息本身就是对脾肾最好的滋养。
健脾补肾的食物有哪些
中医讲“药食同源”,很多日常食材既能健脾又能补肾。比如山药,味甘性平,入脾、肺、肾经,既能补脾养胃,又能益肾填精,适合胃弱又肾虚的人常年食用。莲子也是常见食材,能健脾止泻、养心安神,对脾虚久泻、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有帮助。芡实被称为“水中人参”,健脾祛湿、固肾涩精,常与山药搭配煮粥,尤其适合脾肾两虚、大便稀溏者。黑豆色黑入肾,又能健脾利湿,可煮豆浆或炖汤食用。红枣虽偏补脾气,但配伍得当也能辅助补肾,比如与枸杞、龙眼肉同煮,既养血又助肾气。这类食物温和不燥,适合长期调养,不像药物那样偏性大,更符合“缓补”原则。
补肾养胃的食物有哪些

有些食物既能护胃又能补肾,是脾肾双补的理想选择。首推小米,性温味甘,入脾、胃、肾经,熬成小米粥后易于消化,保护胃黏膜,同时有补虚损、益丹田的作用,民间称“小米养人”。黑芝麻炒香研粉,拌入蜂蜜或加入粥中,润肠通便、乌发养发,对肾精不足导致的早白、眩晕有效,且不伤胃气。核桃仁温补肾阳、润肠益脑,虽然油脂较多,但适量食用不会碍胃,反能增强体力。生姜更是厨房里的良药,温中散寒,保护脾胃阳气,同时促进血液循环,间接助肾阳运行。平时可用生姜3片、红枣5枚、粳米适量煮粥,早晚温服,既暖胃又扶阳。羊肉性温而不燥,冬季炖煮时加入当归、黄芪、山药,可做成“当归生姜羊肉汤”,是经典的脾肾双补食疗方,适合畏寒肢冷、食欲不振、腰膝无力者食用。